Skip to main content
代写

生无可恋?韩国帮这些人提前体验死亡….

By September 1, 2019No Comments
北美青年
活着的北美留学生活指南

本文授权转载自:英国那些事儿

公众号ID:HEREINUK

不久前,韩国最新的人口统计数据,在国际范围内引起了大众的讨论:

最新公布的生育率降低到0.98,成为发达国家中最低的,引发了人们对人口增长的担忧。

结婚率也持续走低,在20-44岁的群体内,58%的男性未婚,48%的女性未婚。

去年15-29岁群体的失业率达到了9,5%,年轻一代的就业和经济压力问题已经不容忽视;

更让人担忧的是,自杀率居高不下。

最新的数据显示每10万人中就有25.6人死于自杀,在全国总人口大约在五千万左右的情况下,平均每天有40个人自杀。自杀不仅成为青少年死亡的最大因素,在中老年群体中也有上升的趋势。

虽然比较上一次统计数据,自杀率有所下降,但仍然是经合组织中自杀率最高的国家。

上述的种种数据,都让人对韩国今后的发展深感担忧:

每个选择不婚不育乃至产生自杀倾向的人,都有各自的原因。但从社会整体来看,生育率持续下降,乃至自杀率居高不下,一定都有与之相关的社会因素。关于这些因素,从在政府到民众,都已经讨论过无数次了:

经济发展缓慢、失业率增高,个人经济压力巨大,不仅结婚难、生育难,想要独善其身地过好自己的生活也难,对于每一个群体都是如此。

例如,在一份关于韩国青少年自杀倾向的调查中,研究者指出,激烈的社会竞争,已经对还未成年的青少年们产生了巨大的影响。

对于韩国的青少年来说,升学压力已经成为触发自杀的最大原因。因为就业竞争激烈,好的文凭才有可能带来好的工作,学生们为了升学所承受的压力,可能比其他发达国家的学生大的多。

与此同时,韩国校园内的霸凌现象非常普遍,学校里的弱者受同龄人欺辱打骂的现象屡禁不止,校方管理者出于学校声誉考虑,往往对此类恶性校园事件进行掩盖和隐瞒,导致一部分学生最终因为压力过大而自杀。

生无可恋?韩国帮这些人提前体验死亡....

整体社会压力巨大的情况下,青少年的世界就已经如此阴郁,成年人所面临的困境自然也不少。

对于韩国的成年人群体来说,贫困成为促使自杀率上升的主要因素。

虽然从1970年代开始,韩国经济迅速增长,使其成为了一个富裕的发达国家,但与此同时,收入不平等问题也使得社会贫富两极分化。低收入群体在经济方面苦苦挣扎,也只能勉强维持生计。

企业家、雇主们不愿意招聘新的员工、不愿意提高工人的工资,使得就业市场前景不容乐观。所以,即便社会整体经济总量不低,低收入人群依然面临着难以解决的经济困境,这也是很多在贫困中走投无路自杀的人背后,深层的社会原因。

即便是那些已经找到工作的人,也会因为过度劳累而出现自杀倾向。韩国的加班习惯由来已久,上班族们为了保住工作长期进行没有加班费的加班,已经成为了普遍现象。

韩国招聘网站Job Korea最近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,有90%的受访者都表示他们患有倦怠综合征,因为工作压力过大导致心理焦虑、抑郁。这种倦怠抑郁到了一定程度,就会使个人产生自杀的念头…

生无可恋?韩国帮这些人提前体验死亡....

社会整体发展的不容乐观,也让老年人群体受到影响。近60年来,韩国60岁以上人群的自杀率也有所上升。在这背后,贫困是主要原因:有一半的老年群体生活在贫困线以下,养老金不足、社会保障资源短缺,更是加剧了老年人群体的贫困。

可以说,在整体氛围焦虑、经济发展放缓、生活成本增加、就业竞争激增的社会中,无论男女老少,都会受到影响,没有哪个群体能免除。

【生无可恋?那就来体验一下死亡】

当然,造成个人选择死亡的原因,不能完全直接归咎于社会发展。但作为政府、社会公众组织,还是有责任采取措施,像促进社会生育率提高一样,出台政策、组织活动,防止社会个体选择自杀。

韩国政府当然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,并启动了一个叫作STOPS的政策(预防自杀战略),旨在提高公众意识改善媒体对自杀的报道,筛查具有高自杀风险的人去,限制自杀手段的获取,改善具有自杀倾向的抑郁症患者的治疗。:

而已经坚持实践了近7年的“死亡体验中心”项目,也成为韩国社会预防自杀战略中,非常重要的一个慈善活动:让活着的人,在安全的情况下,体验一次“参加自己的葬礼”的过程,从而对生命有新的感悟。

生无可恋?韩国帮这些人提前体验死亡....

从2012年开始,位于首尔的Hyowon死亡体验中心,就开始为公众提供免费的死亡体验服务,已经有两万多人通过这个中心,参加了自己的“模拟葬礼”。

来体验死亡的人中,有一部分人是绝症晚期患者,他们希望通过这样的项目,为自己的葬礼做预先的演练准备;

但更多的体验者,是年轻的、健康的、看起来离死亡还远的人。

他们有的是学生,有的是在企业中工作的员工,过着平凡的生活的同时,也感受着生活的压力。

他们中很多人,都曾经因为这些压力,有过死亡的念头。而这两个半小时的死亡体验,常常能让他们对生活产生新的感慨。

生无可恋?韩国帮这些人提前体验死亡....

首先,他们来到死亡体验中心时,会被带到一个大厅,观看一个时长大约30分钟的,关于死亡和自杀的讲座视频。

视频的主要内容,是让人们想象,在面对死亡的时候,考虑一下到底什么才是对他们真正重要的事情。

一份好工作真的那么重要吗?自己缺乏的那些物质产品真的那么重要吗?在学校的成绩真的那么重要吗?是不是一直忽略的和家人朋友在一起的时光,才是真正最重要的?

视频播放结束后,主持的工作人员会告诉大家,每个人都要面对的事情就是死亡,希望大家能学会接受必将到来的死亡,并从中找到活着的勇气,领域到人生的幸福要义。

生无可恋?韩国帮这些人提前体验死亡....

随后,参与者会被带到摄像机前,拍一张照片,用作自己的“遗照”。

很多人都表示,平时虽然经常拍照、自拍,但当自己真的要拍一张照片当做遗照时,看到被装裱好的照片中自己的眼神和表情时,一切都显得很陌生了。

生无可恋?韩国帮这些人提前体验死亡....

拍完遗照后,参与者们会像传统的韩国葬礼一样,换上传统的寿衣,来到各自的棺材旁。

工作人员会在伺候,给参与者们播放一个简短的纪录片,内容是关于一个母亲死于患癌的家庭故事,重点是聚焦母亲死亡后丈夫和三个孩子的悲伤。

看完短视频后,伴随着悲伤的音乐,工作人员会要求大家写遗书,并鼓励大家大声地把遗书念出来:

遗书可以是写给家人朋友的,也可以是写给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人,包括自己的。

有的参与者,写着写着就开始流泪,也会有人将自己的遗书读出来。

在即将“面对死亡”的心情中,他们往往会发现自己对这个世界还有很多牵挂:

觉得自己曾经做错了很多事,希望得到在乎的人的谅解;

想起了自己最爱的亲人们,希望自己死后他们能继续幸福;

当然,也想起了自己过去的人生,渴望有人能够记住和自己在一起的时光和回忆。

生无可恋?韩国帮这些人提前体验死亡....

写完遗书后,参与者将进入到棺材中,在棺材盖上后,待在里面保持沉默至少10分钟。

棺材是常规尺寸,很多参与者都表示,真的躺进去后,会觉得棺材非常狭小,一点也不舒适。当然这也是可以理解的:棺材本来就不是为了活人准备的,自然也不会多么宽敞。

所以,刚刚躺进去的人,往往会感到非常压抑,窒息感扑面而来。

但在棺材盖上、灯光熄灭、四周彻底安静下来后,他们往往会从死亡的恐惧中,渐渐恢复最终平静下来,脑海中往往会开始回想自己过去人生中的种种片段:那些快乐的、伤心的、激动的、低落的,各种各样的人生片段,像电影一样在脑中回放。

有参与者接受采访时表示,躺在棺材里回忆人生真的让人十分感触:“就连那些我已经忘记的,让我感到快乐、悲伤和沮丧的记忆,也都全部清晰地浮现在我的脑海里。在最开始,我以为会无比煎熬、漫长的10分钟,其实根本就不够回想我过去的人生。”

生无可恋?韩国帮这些人提前体验死亡....

10分钟的棺中沉默后,灯光会被重新打开,棺材盖被打开,参与者们从“死亡”中复活。

这时候,房间里往往还会持续安静一会儿,参与者都还沉浸在刚刚的体验中。

主持人会在此时,“唤醒”、激励参加体验的人:

“把让你痛苦的事情都放下吧,现在,你重生了。”

几分钟后,人们渐渐适应了“重生”的氛围,会开始和周围的人讨论这次新的体验。

有的人,会开始给家人打电话;有的人,会坐着默默地哭泣。

比如,一位曾经参与了体验的韩国女生表示,在这次体验过后几个小时里,她一直在流泪,直到眼睛干涩才意识到自己哭了很久。

但是,在这之后,她很感慨,庆幸自己的心脏还在跳动着,庆幸自己还活着,庆幸还能再次看到光明的世界。

因为对死亡有所体验,才对生命更加珍惜。

看过了一批又一批因为种种原因前来体验的人后,中心的负责人说:

“每个人都因为不同的原因而聚集在这里。但他们最终都会带着相似的领悟离开。对死亡的体验告诉我们,生命是宝贵的,而死亡也是我们必须要提前做准备的事情。”

随着韩国媒体对自杀的讨论和关注,死亡体验中心也再次被人们聚焦。

不可否认的是,在过去几年里,一定有很多人在这样的死亡体验中,重新找到生活的勇气,用更坚强的内心去应对生活中的困难。

但是,也有人觉得,这些体验也只是暂缓人们心中的焦虑和抑郁。

在面对死亡时,人们可能会转变想法,看淡平时生活里觉得最重要的那些事情,比如工作、学习、金钱等。

但回到真实平凡的生活里后,这些在死亡面前不那么重要的事情,还是会继续缠绕着每一个个体。对死亡的新的领悟,并不能够真的解决这些问题带给个体的压力,只是可能会让人们更加坚强地去面对困难、忍受压力。

更不用说像是“想想你的家人、如果你死了他们会多痛苦”这样的言论,可能会给部分参与者带来更大的焦虑,排斥家庭和生育。

所以,企业让员工来体验死亡,从而激励他们更加珍惜生命,只是单方面要求他们们面对压力更坚强。

要真的让人们从过度劳累、焦虑带来的自杀倾向中走出来,长远来看,还是需要通过改善员工福利制度和工作环境做起。

同样,对因为校园霸凌、升学压力、就业竞争而产生自杀念头的学生、青年来说,改善校园氛围、正视心理疾病问题、创造更多就业机会、通过政策给予弱势个体更多经济方面的支持和保障,才是从宏观角度而言,降低社会自杀率的关键所在。

毕竟,充满希望的人生,才是防止人们自杀的最好的工具。

本文由️北美青年版权所有,图片版权归原作者,侵权请联系!

受中国《著作权法》加拿大《版权法》保护,

转载、带有商业类型的转发请联系我们,侵权必究。

欢迎转发朋友圈。


立足北美,放眼世界

海外年轻人的聚集地

微博@北美青年说

温度 I 优质 I 有趣

这是一个常年招人的Flag

合作、尬聊、商务请加:beimeiyouth123

 wow了吗?

admin

Author admin

More posts by admin